
9月15日,美国英伟达(Nvidia)以4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设于英国的芯片设计公司安谋控股,也就是我们熟知的ARM。
这笔交易是半导体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收购案。
ARM简介
位于英国剑桥的ARM公司,2016年被日本软银以320亿美元收购,如今再次转手。
ARM是成立于1990年成立的芯片设计公司,本身不生产电脑处理器,而更多是将其半导体技术使用许可出借给其他公司。
ARM是手机时代最大获利者之一。其采用独特的设计授权方式,成功霸占移动处理器市场。
ARM的技术无处不在。目前,ARM已经占据了九成以上的移动端CPU市场,其设计的芯片架构普遍用于英伟达、高通、AMD、苹果、三星、华为等企业,包括iPhone的A系列芯片、华为的麒麟系列芯片等。
英伟达承诺让安谋继续留在英国,增加就业,并且保留ARM的品牌。ARM公司的总部将继续留在剑桥。
虽然说交易双方已经协商达成,但是最终是否可以顺利合并,关键还是要看中国政府的决定。
那么为什么一家美国公司和一家英国公司的合并要看中国政府的脸色呢?
根据中国《反垄断法》及相关规定,如果两家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营业额超过100亿元人民币,无论是否牵扯到中国企业,都要纳入中国的反垄断监管之中。无论ARM还是英伟达都满足这一条件,同时中国还是ARM的最大市场,所以这个并购案肯定是需要得到中国政府的审批。
想想挺令人感慨的。4 年前当软银收购ARM 时,ARM业务如日中天,而NVIDIA 还在摸索下一步。当时两家的市值差不多都是约300 亿美金。短短4 年之间,ARM 的收购价为400 亿美金,英伟达市值却已经超过3,000 亿美金!
可以说英伟达经营有成,也可说是软体银行经营失败。最大的差别在于NVIDIA 对「后手机时代」的布局非常积极,而ARM相对缓慢。
英伟达发展简介
说起英伟达,大部分买过电脑的人应该都知道。如果你想玩游戏,肯定是要挑选一个性能强劲的独立显卡,而独立显卡的选择一般只有两个,要么英伟达,要么AMD。我从网上找了一个显卡的性能天阶图,大家可以看一下,在这两个阵营里,英伟达的高端显卡明显会比AMD布局更好。2020年Q2GPU独立显卡市场,英伟达占比80%,AMD占比20%。
但是仅仅做游戏显卡是无论如何也撑不起英伟达这3000亿美元的市值的,更何况PC已是夕阳产业,随着市场的饱和,只做PC显卡生意是没有未来的。
所以在PC时代,英伟达虽然市场份额不少,但是英伟达最重要的产品是GPU。然而由于PC 的CPU 架构被英特尔垄断,导致GPU 只能服膺CPU 定下的规格,英伟达再怎么跑也逃不出英特尔和AMD的阴影。
到了手机时代,所有移动设备强调的是低能耗,英伟达的GPU却是强调高性能、高能耗,而且GPU的形态往往都很大,很难使用在移动设备上。
所以虽然英伟达是GPU市场的霸主,但市值也只能够达到300亿美元左右,这就是英伟达当时的天花板。
然而到了「后手机时代」,英伟达迎来契机。
-
首先是人工智能的突破,让GPU一跃而成主角。
人工智能需要大量平行运算,特别适合擅长处理大量画素的GPU。英伟达将大量资源投入到人工智能领域,大举投入需要大量平行运算的场景,例如游戏、自驾车、高效能运算等。
-
另一个后手机时代的契机是云。
云可以看成一台「很大的电脑」,由许多资料库中心串连而成。云端对 GPU 有大量的计算需求。每天都有交易记录、传感器日志、图像、视频等产生的大量数据需要云应对。但是,其中一半的工作是将数据从云端传输到数据中心,以便借助 GPU 来应用深度学习。
另外,云计算服务可以借助 GPU 云计算节省开支。通过将数百个通用 CPU 实例替换为每个实例拥有多达 8 个 GPU 的强节点,可以节省多达 70% 的开支。 -
另一个契机是5G和物联网。
连网装置各式各样,目前处于破碎化的状态,目前还没有统一江湖的架构。而这各式各样的联网设备无疑都需要两个东西:CPU和GPU。前面已经讲到了,目前99%的移动设备CPU都是ARM架构,而在GPU方面,英伟达已经是霸主了。
英伟达的创始人黄仁勋说:人工智能是这个时代最强大的技术,并且带动新一波的运算,在未来,数兆个运行人工智能的电脑将创造一个新的物联网,比今天的人联网更大千倍。
要打下这些新市场,光靠英伟达肯定不够。英伟达和ARM正好互补。
ARM架构不仅霸占手机市场,也进入各种英伟达尚未开发的边缘装置,如智慧手表、智慧家电、嵌入式装置等。
收购面临的困境
但是英伟达的如意算盘能否成功,目前还是困难重重,结果仍不乐观。
-
最大的难关无疑是各国政府。
之前ARM一直采用的是授权制,而一旦被英伟达收购,ARM能否保持中立,继续沿袭授权制还是要打一个问号。要知道ARM架构在移动市场的占有率是99%,一旦ARM不再中立,那对于断供的公司和政府是毁灭性的打击。
-
尤其是中国政府。
中国目前是最大的安卓手机出口国。一旦英伟达并购完成,ARM就会变成一家美国公司,如果川普政府的对华管制继续进行,那么ARM就无法再为中国手机厂商提供技术支持。虽然华为已经得到了ARM的永久授权,但之后ARM技术的更新授权也很难获得。
-
另一个难关是英伟达和ARM在之前的企业文化完全不同。
英伟达目前虽然说要保持ARM的中立性,但是一旦收入囊中,后面ARM怎么运营不还是英伟达说了算。公司被收购后,企业文化管理彻底被吞噬,这种例子在商业史上也不是不常见。所以被收购后的ARM能否继续保持创新和发展,依然是不确定的。
另外英伟达之前也尝试过技术授权模式,但是成效不好,没有继续下去,这一个英伟达也是想借AMR重新做技术授权,但如果真的要做,英伟达内部必须要做大规模的组织架构调整,这对于企业运营还是有一定风险。
英伟达收购ARM,对英伟达来说仍然是一笔风险极大的投资。虽然说ARM的业务能够和英伟达做到互补,一旦成功,英伟达必然会成为下一个巨无霸公司。但其面临的挑战仍然很多,各国政府的小心思,企业文化的差异,技术创新的困难,这些众多的不确定性随便一个都可以阻挡英伟达的计划。但是也正因为英伟达的大胆布局,市场才更期待其未来的爆发力和成长力。
评论